福建富昌維控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轉型后,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93.18%。
智能化生產車間內,幾乎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機械臂、激光切割機、自動化生產線等高科技設備高效運轉;憑借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小企業共享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等信息,統一調配產能……放眼福州,一家家中小企業在數字技術賦能下從傳統生產模式中“破繭而出”,加快實現“蝶變騰飛”。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小企業逐漸成為變革的主力軍。作為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福州以“智改數轉”為引擎,激活新質生產力,塑造競爭新優勢。全市培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5G工廠等試點示范項目71個,數量居全省前列,省級數字化應用標桿、智能制造樣板試點示范項目超百個。
以“數”賦能
從“福州制造”到“福州智造”
數字化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業,企業的“智改數轉”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發展的必答題。
走進位于閩侯的福州福強精密有限公司,大屏上跳動著材料準交、物料齊套、計劃達成、訂單欠交等關鍵指標,生產數據集成在新建的產品數據管理平臺上,實現生產管理的透明化和高效化。
作為汽車零部件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企業,福強精密深耕汽車密封條、新能源電池阻燃材料等產品20年,為福耀集團、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提供配套服務。面對汽車產業鏈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浪潮,這家老牌制造企業以數字化為突破口,實現破局。
“原來車間設備聯網率低,在生產管控環節、產品服務環節及業務協同方面數字化精準管控程度低。現在數字技術發展太快了,企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升級和完善。”福強精密事業體運營總監林景芳說。
在工信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福強精密與福州聯通、鼎捷數智以及泛微網絡緊密合作,通過構建數字車間、整合工廠內外數據流、實施智能化應用、集成各部門業務管理等路徑,優化核心生產系統與外圍運營環節,實現生產制造和智能辦公管理各環節的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智改數轉’為企業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去年企業總體營業額增長28%。”林景芳說。
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智改數轉”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興賽道。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州市全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聚焦針織、棉紡、電子、汽配等4個試點細分行業,常態化開展試點企業申報入庫工作,目前已征集入庫試點企業535家,285家試點企業與服務商簽訂改造合同,進入改造實施階段,“從試點企業改造驗收總體情況看,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9%、比改造前提高16個百分點,產品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覆蓋率達75%、比改造前提高21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達86%、比改造前提高8個百分點,推動‘福州制造’加快邁向‘福州智造’”。
乘“數”而上
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榮”
“智改數轉”浪潮中,一批中小企業在平臺賦能下,以更低成本、更易用的方式擁抱工業互聯網,不再身處脫離終端市場的“信息孤島”。
位于紡織重鎮長樂的福建興榮針織有限公司是專注生產各色網布的中小企業,客戶多為婚紗、童裝企業,抖音、快手等平臺商城是這些下游企業的“主戰場”。
“過去,各種信息都是以Excel表格的形式呈現,靠人工分析,報表經常到月底才能看到。”興榮針織總經理吳而兵說,現在,拿出手機,每臺設備的生產情況、每筆交易的走向一目了然。
改變,源自福建省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中海創聯合福州市電子信息集團、當地政府共同搭建的福建(長樂)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
走進位于福州高新區的中海創集團展示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采集試驗測試床上,歐姆龍、三菱、西門子等國內外各品牌的操控設備連為一體。系統不僅可輕松采集跨品牌、異構設備的數據,還能實現對各類設備的操控。
截至目前,福建(長樂)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接入652家長樂紡織企業,連接設備10163臺。接入平臺后,這些企業不僅效率提升了,接單也更容易了,效益大幅提升。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福州市堅持外引內培,推動建立“1+N”服務平臺體系。其中,“1”即強化院所合作,引進落地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福建省分院和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福建省分中心,搭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N”即積極培育本地優秀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目前已培育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13個,數量居全省第一。
從“機器聯網”到“數據淘金”,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榮”,福州以工業互聯網為支點,撬動中小企業“智改數轉”新浪潮。
加“數”前行
讓企業“敢轉”更“會轉”
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但轉型過程充滿挑戰,靠企業“單打獨斗”難以跨越數字鴻溝。福州打出“組合拳”,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勇敢邁出步伐。
“投入50萬元改造,政府補貼30萬元,生產效率和運營效率都提升了。”數字化轉型這筆賬,林景芳覺得花得值。
這得益于福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用好1.5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的同時,市級財政給予1∶1配套,并構建補助資金預撥通道,創新補助資金市級直撥機制,解決企業改造資金不足難題,實現政策落地的“直達”“快享”雙突破。
真金白銀支持,真心實意服務。近日,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長樂區紡織產業“四鏈”融合暨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會召開,中國聯通(福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福州市數字產業互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分別與6家企業達成合作,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數字化改造升級過程中,中小企業的負責人有諸多困惑和顧慮,包括改造周期長、上下游鏈條沒有打通關鍵點、企業缺資金缺技術缺指導等。針對痛點難點,福州市構建了覆蓋全面、層級分明、操作性強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體系,并推出細分“行業標準+實施指南”雙引擎模式,通過深度解構行業特性、凝練共性轉型框架、輸出可落地見實效的操作范式,實現“一業一策”精準賦能。同時,在全國率先提出通過遴選競賽的方式,以賽促轉、賽轉融合,評選一批通用性強、可復制推廣性強的“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形成為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提供免費產品與服務的普惠效應。
政策紅利釋放,企業發展受益。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推動4個試點行業企業“應改盡改”、其他行業有條件的企業“愿改盡改”,為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福州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